精神内涵
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
历史背景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春天的故事》传唱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创举。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心得感悟
特区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孕育出的独特精神财富,它体现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及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对学生而言,特区精神不仅是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扇窗,更是激励我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精神食粮。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应当保持勇敢和探索的心态,敢于尝试新事物,不畏失败,勇于承担风险。同时创新是特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更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精神动力,它将继续激励新一代的建设者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资料参考:共产党员网
分享人:苗紫涵,2021中德会计学1班,中共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