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涵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历史背景
脱贫攻坚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经过长达8年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凝聚起了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00多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采取精准务实的措施,开拓创新,最终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如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贵州遵义市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
心得感悟
脱贫攻坚精神,是一种在艰苦斗争中凝聚、在奋斗实践中升华的精神力量。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精神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特别感动于脱贫攻坚战中那些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奉献精神。他们不畏艰难,深入贫困地区,精准施策,为贫困群众带去了希望和改变。他们的故事,是对“不负人民”这一 脱贫攻坚精神核心要义的最好诠释。此外,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贫困问题的解决,也为全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自己应当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资料参考:共产党员网、人民网
分享人:戎恩泽,2022中德会计学1班,入党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