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涵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历史背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丝路精神起源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它不仅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体现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
心得感悟
丝路精神,这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理念,跨越时空的界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一种贸易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交融与和平共处的象征。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我们深知丝路精神的独特意义,也深感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在跨文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具备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心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树立合作意识,追求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结合地域历史特色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更加融洽地置身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从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发挥沟通中外的桥梁纽带作用。
资料参考:共产党员网
分享人:暴晓彦,2022中德金融学2班,入党积极分子。